首頁 國際連結 2023 參觀三島町生活工藝館及昭和村交流與探訪

2023 參觀三島町生活工藝館及昭和村交流與探訪

Huang Maru

奧會津編織工藝

奧會津編織工藝的發展,可追溯到繩文時代(距今 2,500 年前)出土了約 10,000 件關於三島町在地材料所製作的繩索和各種編織物件。表示著這些編織技術一直由父母傳承給下一代,直到今天。透過使用奧會津地區山區採集的山葡萄植物進行編織,物件堅固耐用,進而成為家戶中的相關作品而流傳下來。

於1972年開始,三島町民們對於工藝的堅持,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持續的傳承,當中最主要的是在冬季的時候,三島町的積雪相當的厚,使得民眾無法外出工作,因此,就會在家庭裏面,大家就地取材製作的生活的必需品,於1981年開始,三島町推動生活工藝運動,更加堅定了三島町的工藝發展,在於珍貴的手工藝文化能夠傳承給下一代。

這項工藝秉持著與家人和朋友圍成圓圈一起創作以分享空間;利用週邊的材料就地取材;將傳統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創作對日常生活有用的物品;秉持熱誠和奉獻的信念來創作日常用品,這些信念,三島町們傳承著以久的工藝原則,在人口不到2000人的小鎮裡面,以文化、工藝作為振興的地方的發展之首要,大家對於自身的工藝也是相當重視與自信,如同館長五十嵐先生,身上背著父親所製作的山葡萄藤背包,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對工藝的自信、也是對父親的感謝,所以那個背包已經修過了幾次,仍然是五十嵐先生的最愛;當中,三島町生活工藝館所扮演的角色更是不容小覷,茲將相關觀察發現說明如下:

(1)尊重自然:在三島町工藝的推動過程,主要的工藝以山葡萄藤為首要,當中如何尊重自然萬物、如何透過了解自然與工藝的價值,透過三島町生活工藝館的相關介紹與推動過程,例如:常民的生活工藝、山林的資源…,讓大家能夠因為該館而有更深的體認。

(2)支持體系:地方的發展與推動過程,需要地方上相關關係社群間的合作、協力,所以生活工藝館在這過程中,除了扮演工藝的推展以外,更是對於如何協助移住者、工藝有興趣的民眾、工藝的推展、行銷…,一個好的支持模式產生。

(3)行銷推廣:工藝的製作過程相當繁雜,如果要一個工藝師會工藝,也要行銷的當下,可能會使得工藝受到極大的挑戰,因此透過生活工藝館的角色,除了館舍本身的展售以外,更會主動到外界進行交流與行銷推廣,將三島町的工藝與文化行銷出去。

(4)工藝傳習:工藝的研習是需要持續性的精進、討論、研創,三島町在這過程中,清楚的了解到在地的工藝知識與價值下,長期以來透過研習課程的開設,除了讓想要學習的外界民眾能夠有一個窗口以外,對於在地人的參與學習,也有相當的鼓勵與優惠方式,來提升民眾的學習意願。

(5)工藝展售:在三島町生活工藝館裡面,除了看見相關的介紹以外,更是可以看見許多在地工藝師們的創作作品寄賣在這,讓工藝師們能夠無後顧之憂的創作,也在於日本對於購買工藝能夠有減免稅額的制度,提升民眾購買的意願,另外,也因為展示的過程,看見工藝的多元價值,以及於在地生活的關係,形成在地限定、必買的氛圍所在。

    

     

▲參訪三島町生活工藝館及昭和村

 

福島縣奧會津大沼郡昭和村的苧麻工藝

昭和村位於福島縣西南部的奧會津地區,海拔高度400-700公尺,長期以來是以在地自然的風光、傳統的方式在生活著,受到野尻川玉川、谷川等3條河流流過的地區,其昭和村為10個聚落所組成,有九成的面積都是森林,保有許多傳統的建築與田園景觀,人口約為1200人,是一個具有優美與自然風光的地區。

昭和村因為有著豐富的山林資源,300多年來,依循著先民的智慧、工藝,透過種植苧麻、發展出許多精湛的編織作品,甚至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且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家,讓來到昭和村的民眾,能夠對這裡留下難忘的記憶。對於移居到昭和村的人來講,如何建立一個合適的契機、支持的系統,包含了兩年的農民培訓系統、農業設備的補助。

(1)奧會津透過合作社的設立:提供給福島県河沼郡柳津町、大沼郡三島町、昭和村一個安居就業的機會,透過多元的工作契機,讓移住者能夠獲得相關的技能與就業經驗。

(2)昭和村的閒置空屋銀行:對於充分了解昭和村的自然環境、生活與文化的人來講,透過對於昭和村的經濟、教育;文化、藝術或地方振興有幫助的人來講,可以透過閒置空間的銀行找到相關空間的資訊,提出相關的申請表之後,承辦人員會進行相關的聯繫與媒合。

(3)第30期體驗生的招募:昭和村所出產的苧麻,透過抽取植物纖維所製作而生的物件,曾經成為日本代表性的工藝;透過招募體驗生的方式(11個月的時間),每天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相關的體驗苧麻、水電費、住宿都由昭和村負責;另外會與當地民眾、工藝職人一起體驗相關的生活與文化,包含了5-7月的田間工作、7-9月的纖維提煉、5-12月紗線的製作、12-3月的製造學習,透過完整的學習,提供給體驗生一個完整的織造技術與經驗。

(4)昭和村體驗屋機制:為了讓有意願、興趣移居到昭和村的人來講,透過翻修了當地的古宅,讓人可以在這裡體驗一周到一個月、一年的生活可能。

(5)支持系統的完善化:當對於要移居到昭和村的人來講,透過完善的機制,讓移住者能夠有好的支持系統,例如:住宅的修復補助、租賃、農家體驗與研習的可能、在地就業的獎勵金、農業相關資材的補主、育兒與醫療的補助…等等。

     

     

▲拜訪昭和村役所及苧麻工藝見學

 

與昭和村共生的旧喰丸小学校

日本在面對城鄉差距的問題之下,偏鄉的人口越來越少,許多小學也面臨了被滅校的可能;於1937年(昭和12年)創立的「旧喰丸小学校」,是一棟兩層樓的木造建築,迄今已有86年的歷史,早期在此畢業的學生超過百人,但是因為人口的外流影響下,於1980年被迫關閉,在這過程中,歷經了多次的拆除危機,於1992年,已故人類學家山口正夫先生,將其校舍作為喰丸文化再学習中心,作為傳遞鄉村文化訊息的地方,在這過程中,持續了14年的光景後再次關閉準備拆除。

當時2009年1月,導演坪川拓史為了尋找一所廢棄的學校作為電影《ハーメルン》的拍攝地,來到了旧喰丸小学校。在導演的尋求之下,將保留校舍直至拍攝結束,但是當時後,因東日本大地震等原因推遲拍攝,而且這是一部需要堅持不懈和堅韌的傑作,歷時三年才完成,直到於2012年完成拍攝。

於拍攝完成之後,除了等待2014年6月電影的上映之外,也有2384個民眾的簽名,希望能夠把旧喰丸小学校進行保存與再利用,但是保存與再利用的過程,面臨的是相關的維護管理費用相當大,不想把債留子孫;另一方面,對於許多年輕一代的人來講,認為這是地方上的驕傲,藉由校舍來辦理活動也有很大的效應,所以可以將這裡做為振興地方與吸引遊客的可能。

所以在正反兩極的問題上,以保存和傳遞昭和村獨特的空間場域的旧喰丸小学校來講,於環境、學習、生活、互動與產業上,都是對地方有所幫助的部分,例如:

(1)學習上:支持小朋友的學習可能,包含了兒童班、圖書館、研究討論空間。

(2)生活上:支持鄉村的發展可能,包含了:高齡者的生活場域、孩童放學後的空間、訊息交流的場域。

(3)互動上:城鄉交流與新住民的支持可能,包含了:旅遊資訊的提供、吸引遊客的活動、在地居住、生活的諮詢站。

(4)產業上:扶持鄉村產業發展的可能,包含了:咖啡廳、特色展售中心、手工藝品的推廣等。

所以在上述的過程中,如何讓旧喰丸小学校進行修復與再利用,除了藉由政府的資金協助以外,也透過地方的力量,希望籌措相關的自籌款,作為修復與營運管理使用;在當時後昭和村村長(馬場 孝允)與地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讓旧喰丸小学校於2018年4月正式再生營運迄今。

旧喰丸小学校的修復再利用之後,空間保有了原有小學的空間機能、早期的相關標語,例如:我們的學校:光明學校、微笑的學校、無垃圾學校;也有許多的空間成為了具有相當特色與取景的可能,充分讓這個空間成為了來到昭村必須造訪的場域之一。

   

▲參訪旧喰丸小学校

 

(王淑宜老師及王志華老師 撰寫)

推薦閱讀

Copyright © 2024 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