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09年 02 Nov 2020 南雲嘉銀青共創文化轉譯之美學實踐- 「融入生活美學於愛蘭巴宰族群社區」以促進創意老化之實踐

02 Nov 2020 南雲嘉銀青共創文化轉譯之美學實踐- 「融入生活美學於愛蘭巴宰族群社區」以促進創意老化之實踐

Huang Maru

|前言|

        本研究計畫聚焦於愛蘭巴宰社區,強調藉由長期且多元有結構的「美學」活動協助愛蘭巴宰社區長者在人生後期增進自我認同與促進人際互動,藉由「生活美學」方案來協助巴宰社區長者終身學習、豐富晚年生活、增進身心健康進而提升部落長者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是:1. 應用「生活美學」以促進「愛蘭巴宰社區創意老化」之實踐。2. 融入『生活美學』以促進社區創意老化之模式建構。

 

 

|巴宰族社區現況與其文化特徵|  

        巴宰族人祖先,很早渡海到台灣,現居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之巴宰族。歷經滄桑打拼開拓,才建立當時台灣中部極富盛名的「烏牛欄社群」。據Pan (2007) 之研究,巴宰族傳統以遊耕狩獵、採果蔬及釣魚為主要生活模式。在漢文化衝擊及西洋宗教洗禮下,自日治來,巴宰族所呈現的文化面貌是兼有漢「番」合成及西方宗教的多元性。巴宰族人有牽田、走標、銅鑼舞幾項重要儀式,而在語言保存方面最久也較完整,目前族人所保存之歌謠包括巴宰語傳統歌謠,尤以慶典儀式的歌曲Aiyen最著名,當中包含祖先的口說歷史極珍貴。

 

 

應用「生活美學」以實踐「社區創意老化」

        從過去文獻(Irwin, 2012;董維琇,2013;Jaehan,2017)可知「生活美學」可作為一種生活文化的創造與社區的改革、創新;「生活美學」可能引導高齡族群從在地生活歷史與生活文化的省思到集體自我的認同,設計研究團隊的身份更可以轉化為當地居民啟發對話者、教育者,其猶如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的過程,也使在地社區高齡族群開始去醒覺自己也可以有藝術 設計作者的身份,去書寫及表達對自己社區的生活文化和環境的觀點。 

 

        Cohen (2011)及Lifetime Arts (2015)定義創意老化的概念為,讓老人有機會參與藝術方案,並藉由視覺、文學、藝術表演的方式做有意義的創意表現,且特別關注於社會參與、技能的精進上,及藝術提升老人生活品質的重要獨特之角色。可見,創意老化的創意指的是高齡階段仍能自信地展現自己、完成自己的夢想、說自己的生活故事、傳承智慧與經驗等。至於創意老化實踐的三個核心(Hanna & Perlstein, 2008;Lifetime Arts, 2015)要項:1.藉藝術美學方案協助年老體弱的長者,促進其健康。2. 使用藝術美學做為文化發展、公民參與的工具,藉由藝術美學方案的參與可以促進長者的社區生活亦能促進長者與年輕世代的連結交流。3.以社區為基礎的藝術美學方案藉由參與及分享的概念能協助長者終身學習。

 

 

融入『生活美學』以促進巴宰社區創意老化

        本研究融入「生活美學」於巴宰族社區,軸心在於使用「生活美學」做為生命發展、公民參與的工具,藉由「生活美學」方案的參與以促進部落長者的社區生活,此外融入「生活美學」方案亦能促進部落長者與年輕世代的連結與交流。這些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活美學」方案藉由參與、在公共場合分享的概念,協助長者終身學習。本研究透過上述理論之整合建構一理論性模式,此模式之軸心面向如下:1.應先分析社區資源特色及了解部落社區高齡者生活背景、2.美學理論之融入3.設計參與式的銀青幼協同的「生活美學」活動方案、4. 融入生活美學於創意老化之實踐 5.部落社區高齡族群參與者經驗與回饋、6.參與美學設計方案反省評量參與者之體驗。方能產生較有效能的部落創意老化互動,讓部落高齡族群参與者能夠參與「生活美學」設計合作、設計討論、設計回應,設計並體會生活美學過程參與之樂趣及背後之部落生活文化之深遠意義。 後續之研究將透過多次的銀青幼協同參與美學活動方案之實施,以驗證上述之模式可行性。

 

 

參考文獻

董維琇 (2013) 。藝術介入社群:社會參與式的美學與藝術實踐。藝術研究學報,62),27-38。潘大洲(2007)。巴宰族的文化、年俗與信仰,苗栗文獻,327-32

Chen, P. C. (2011) A Study on Integrity of Life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in the Expressive Arts Group CounselingGraduate School of Counseling and Applied Psychology Master Thesis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Taichung

Hanna, G. & Perlstein, S. (2008). Creativity Matters: Arts and Aging in America. AMERICANS for the

ARTS, 1-16.

Irwin, R. I., (2012). Encountering pedagogy through relational art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31(3), 221-236.

Jaehan, B. (2017). Art as social practice: Pedagogical enlightenmen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 14(2), 1-21.

Lifetime Arts. (2015). Creative Aging Toolkit for Public Libraries.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14, from

http://creativeagingtoolkit.org/creative-aging/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