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09年 16 Nov 2020 六龜客家飲食文化形成因素之比較

16 Nov 2020 六龜客家飲食文化形成因素之比較

Huang Maru

摘錄自「六龜遊客趣」臉書粉絲團

 

我們一般對於客家飲食文化印象

我們一般對於客家飲食的文化印象較多為鹹、香、油,

 

客家飲食文化的形成因素

l 生態背景與條件:以客家族群來說,客家為一遷徙民族,艱困的生活環境,因此養成就地取材的特性,靠近海邊吃魚,靠山吃山產,同時因應粗重工作需要補充大量體力,並考量食物保存的耐久性,而有鹹香肥的特性。

l 傳統觀念的影響:除上述香、油、鹹、熟、陳年的等生活背景傳承下來的觀念影響外,客家人也有傳統禁忌的食物,例如寒性、燥熱食材及牛肉通常不食用。

l 其他飲食習慣的影響:例如牛肉麵、辣椒或是速食文化的影響。

l 食材及烹飪器具的改變:例如麵粉、咖啡的輸入市場與因應烹飪器具改變所帶來的烹調方式的變化。例如用烤箱來烹飪烤雞、用微波爐熱菜等。

 

客家、福佬飲食文化的比較

l 食物取材之不同:客家人過去多居住於丘陵地區,因此取用之食材多為山產,例如以蕃薯為主食、輔以稻米、玉米等食材;福佬人多為芋頭為主,並以稻米為輔。其他客家地區特有的食材還包括山蘇、山椿、竹筍等。

l 飲食習慣之不同:客家人以「桌」為單位來設計菜色;福佬人以精製的點心小吃為主,例如中南部著名的小吃文化等。客家人由於多為勞動人口,因此客家菜多以飽食為主;福佬人閒暇時間較多,多發展精緻飲食為主。

l 料理口味之不同:客家人做菜以單味(甜、鹹、酸、苦)為主,多強調原味樸素之料理方式,福佬人料理多以多重口味為主,例如甜鹹味、酸甜味等等,並著重於調味料的多元。另外,客家菜多為重鹹且口味濃,福佬人料理口味較清淡;同時 客家菜因考量攜帶及保存方便,多發展乾燥可攜帶之飲食,而福佬人飲食則較多為湯水的處理。

l 福佬人飲食相較客家人,受日本影響較大。

 

客家傳統飲食特色

l 材料在地取材:因對外交通不便反而形成獨特的在地飲食特色,且不同的客家地區也有不同的飲食差異,但使用之食材多為可保存耐久之食材,例如酸菜、覆菜、筍乾。

l 烹調樸素節儉:為節省烹飪時間與製作經費,客家食材與烹飪方式較簡單,沒有多餘的變化,非常樸素。

l 香、油、鹹、熟、陳年食材:為客家菜的代表性特色,因食材簡單故多重香氣,為維持勞動能量故多油,為補充勞動時所需鹽分故多鹹,且食物烹調多為熟爛悶燒,並多運用陳年食材。

 

客家飲食未來的發展

l 傳統的四大特色(香、油、鹹、熟),但鹹、油部份,須順應現代生活之健康趨勢予以創新改良,但應保留傳統特性後創新。

l 客家料理食材的運用,除了保留過去因應生活背景所衍生的特殊食材外,也須適應現代生活,取材自天然當季的食材。

l 加強傳統客家食譜及美食文化之調查研究,鼓勵客家料理之創新研發。

產業與文化並行:.客家料理的保存,不僅透過家庭的傳承,也要透過商業化操作,讓文化傳承與商業機制共同運作,並以文化作為飲食產業行銷的立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