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10年 27 Dec 2021 【五股開臺尊王】順武堂與功夫蝦乾

27 Dec 2021 【五股開臺尊王】順武堂與功夫蝦乾

Huang Maru

◎蕭昕穎 撰
◎何季澄指導

廣溝村武術緣起—順武堂
蘇金淼(2017)於「心之所向道之所至:臺灣順武堂武術傳習錄」詳述「順武堂」始末,以下為部分摘錄,「順武堂」創於太平天國時代,距今約兩百多年。相傳曾國藩為了抵抗太平軍而在各地組織鄉團,並授以拳術、器械、戰陣、攻守各種武術兵法,成為一股地方的軍事力量;該堂盛行於福建泉州、晉江一帶。拳術主要以南少林羅漢拳為主體,輔以白鶴拳、太祖拳、鷹爪手擒拿法和摔角術,自成一種著重手腳並用,摔打拿踢並濟的獨特拳法。
滿清末年民生荼炭、戰亂叢生,人民為了逃避禍亂,沿海一帶閩粵居民紛紛逃往海外。「順武堂」因此傳入台灣,風行于雲林縣、嘉義縣、彰化縣台灣西部沿海一帶;以笨港–現今北港、新港為發跡之地。

流傳至今拳術有三十二套,始於羅漢拳母,終於連環掃腿。行拳著重實用為主不重形式,重氣力而不重虛招,身心配合攻守合一。另外還有傳授擒拿術、十八般長短兵器、武術戰陣、氣功等武藝。
 

功夫蝦乾由來
近年來廣溝村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剩下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只能靠做手工(蚵殼)來補貼生活,蚵殼一天工錢大約200-300元,相當辛苦。利用工作閒暇製作蝦乾使村民有額外增加的收入,對於當地居民的生活有相當的幫助,且蝦乾具有濃厚的歷史傳承,具在地文化特色。
廣溝村之武術起因於「順武堂」保存了古代練兵陣勢的技術,並加以發揚光大,又沿海地區迎神廟會多,各式陣頭繁多,舞獅及國術表演亦多,因此武術精神遂成為廣溝村特有的文化象徵。

從2008年開始,廣溝村的廣溝社區發展協會第一次對外發表小型的成果展示開始,將年度發表會當成一年來的學習評鑑,四湖功夫蝦節也因此孕育而生。「功夫蝦乾」在歷任社區發展協會與村長的持續推動,與媒體的傳播宣傳下逐漸成為廣溝村知名在地文化品牌。

近年政府透過國發會積極推動之「地方創生」為協助地方發揮特色,吸引產業進駐、人口回流,是一項由下而上,從社區需求到凝聚社區共識的工作,本研究期望透過廣溝村蝦乾產業的發展,找出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成為有效的地域振興力量。

 

圖:廣溝村村民製作蝦乾過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