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10年 20 Dec 2021 感覺統合能力訓練

20 Dec 2021 感覺統合能力訓練

Huang Maru

感覺統合定義

感覺統合是「組織來自身體及環境之感覺過程,使得身體能在環境中有效率的運用」(Miller, Nielsen, Schoen, & Brett-Green, 2009; Ayres, 1972)。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廣義而言是透過大腦去組織、分析及整合人們所接收外在環境給予的訊息,在訊息處理過程中,同時利用感覺系統中之各種感官做出適宜的行為動作與反應;若在訊息接收與處理過程中大腦失衡將導致人們無法做出相對應之動作,則為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發展影響整合訊息的能力,連帶關係到個體的行為表現和學習力(汪宜霈,2012;林恆靚,2017;陳威勝、陳芝萍譯,2010a)。

感覺統合的產生包含感覺登錄、感覺定位、解釋感覺訊息、反應組織最後在執行感覺訊息裡的反應(曹純瓊、王亦玲、董瑞林、梁嘉惠譯,2017),而感覺系統中,包含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

感覺統合是專注力的基礎,人在環境中,經由各種感官所得到的訊息,傳遞大腦後,大腦要做出整理、解釋、分析,留下需要的訊息,排除不必要的訊息,將訊

息整合起來之後,並做出適當的解釋及行為,孩子的行為表現就是大腦功能的反射,我們可以藉由小孩的外顯行為去推想他的大腦功能,故感覺統合理論又被稱之為「大腦—行為」理論(汪宜霈,2012;張旭鎧,2013),艾爾斯博士認為幼兒學習發展的過程,如同層層推砌而成的金字塔,第一層為感覺通路(sensory channel)的建立,如:姿勢控制、感官系統;第二層為感覺動作(sensory motor)的發展,如:身體概念、姿勢安全感;第三層為知覺動作(perceptual motor)的形成,如:視動協調、聽覺言語技巧;第四層為認知學習 (cognitive learning)的產生,如:遊戲、學習、生活自理、專注力(任彥懷等,2017Ayres, 1979Ayres, 1972)。如圖

 

 

艾爾斯博士感覺統合金字塔

資料來源:Ayres, A.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Los Angeles, LA: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感覺統合遊戲運用在幼稚園的相關原則

孩子在幼稚園每日的活動中一定都會接觸到與感覺統合相關的遊戲,知覺統合(intermodal perception)能夠利用一種感覺管道認出物體或經驗,而這刺激已透過其他感覺管道熟悉(林淑玲、李明芝、張欣茂譯,2014)。透過動態的活動如跑步、球類活動、跳繩和同儕互動建立關係(洪藝純、林巾凱,2014)。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感覺統合遊戲時,其適切的教學策略,例如: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幼兒享受遊戲之樂趣、教師提供幼兒不同種類之遊戲活動,給予幼兒親身體驗、探索及嘗試的機會,藉由感官接觸使幼兒在過程中能獲得滿足及建立自信心

教師依照感覺統合之要素遵循個別差異設計適合幼兒的活動,遊戲活動中包含多項的感覺刺激與知覺動作訓練,讓幼兒能自行學會在大腦中整理出訊息並適當使用各種動作能力及能知覺到多元的感覺與感受(張旭鎧,2013)。運用於感覺統合遊戲活動教案設計上,根據幼兒喜好與動機、選擇適合該階段年齡層所應具備的能力,把握循序漸進之原則使每一個遊戲活動具關聯性,並設計多樣化且有趣的感覺統合遊戲,藉此提升幼兒在感覺系統中視覺、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之統合能力。

 

參考資料:

Ayres, A.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Los Angeles, LA: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A. J. (1979).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LA: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Miller, L. J., Nielsen, D. M., Schoen, S. A., & Brett-Green, B. A. (2009). Perspectives on 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 A call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3, 1-12.

汪宜霈(2012)。感覺統合。臺北市:五南。

林恆靚(2017)。密集式感覺統合遊戲間治療對學齡前幼兒感覺統合功能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威勝、陳芝萍(譯)(2010a)。打造感覺統合的橋樑(原作者:Yack, E., Aquilla , & Sutton, S.)。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8 年)。

曹純瓊、王亦玲、董瑞林、梁嘉惠(譯)(2017)。搭建感覺統合橋樑治療自閉症及其他廣泛性發展障礙兒童(原作者:Yack, E., Aquilla, P., & Sutton, S.)。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年)。

張旭鎧(2013)。阿鎧老師 10 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臺北市:新手父母,城邦文化。

任彥懷、李介至、李靜瞱、阮震亞、蔡淑桂、陳鳳卿、宣崇慧(2017)。感覺統合遊戲與兒童學習。臺北市:華格那。

林淑玲、李明芝、張欣茂(譯)(2014)。發展心理學(原作者:David, R. S., Katherine,)。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85 年)。

洪藝純、林巾凱(2014)。感覺統合治療在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介入成效。職能治療學會雜誌,321),94-129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