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10年 20 Dec 2021 阿里山鄉來吉國小實踐里山行動與在地食農教育

20 Dec 2021 阿里山鄉來吉國小實踐里山行動與在地食農教育

Huang Maru

文:蘇秀婷

來吉國小校長孫儷砡分享阿里山鄉來吉國小推廣的傳統里山實踐行動與在地食農教育,議題為嘗試實踐有不同的階段,但大致可分為(1)傳統祭典作物小米種植和料理方式(2)學校周邊畸零地讓學生開墾種植作物(3)在地食材與部落經濟作物,共3大方向的校定課程。其中,小米耐旱為傳統主要食物,且適合傳遞出傳統祭儀族人於里山的生活狀況,而咖啡則為今日的經濟作物,故小米和咖啡成為來吉國小食農教育的種植作物。

 

              

盤點來吉國小里山食農教育之需求、孫校長分享來吉國小的食農教育

 

來吉國小食農以鄒族的傳統祭典作物小米種植和料理方式進行

第一個行動嘗試,為「傳統祭典作物小米種植和料理方式」為來吉國小以傳統文化和其他國小進行不同的跨文化交流。來吉國小師生前往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民小學交流,福樂國小有較多的新住民,故學習其運用跨文化食材和料理進行交融、學習,例如越南、泰國的植物與料理;而來吉國小則以傳統小米入菜,包含小米香蕉糕、小米麵包、小米餅乾等,或是工具的介紹,例如小米杵臼將小米進行搗碎,讓學生體驗傳統生活工具的使用和辛苦過程,過程中讓同學了解小米對於傳統原住民族的重要性,鄒族對於小米的播種、收穫等都是有禁忌需遵守,尤其祭典時不能對小米女神不敬,故祭儀前一天需潔身、不吃魚蔥蒜等,且祭儀中需靜默不能發出巨大大聲響,甚至放屁。另外,也提及到傳統上要讓苧麻的植物纖維素材苧麻絲更光亮一些,可以運用小米的米糠去處理,作法為將苧麻絲放進臼中,放入小米的米糠使其充分混合,並用杵苧麻線,讓苧麻線充分吸收小米糠的油脂,可讓線更光滑、柔軟。

 

來吉國小的學校周邊畸零地讓學生開墾種植作物

第二個行動嘗試,為「學校周邊畸零地讓學生開墾種植作物」,是利用學校周邊的畸零地進行開墾種植,主要原因有讓學生體驗農作的學習,以及颱風天時,可預防和補足食材的不足和豐富菜色。但原有的二分地經過來吉國小師生努力後,將土質改善後但地主卻有其他用途,故找尋適合的土地相當重要,解決辦法目前有以下:1).向阿里山風景區等公部門申請「食農教育步道」,從小學到漢娜(Hana廚房的經營者)的地。那麼漢娜的地一部分可以成為食農教育的農地;2).與每位家長合作,小朋友家的菜田就是分散的食農教育農地。家長的菜田就是食農基地,落實食農生活化。

 

學習在地食材與部落經濟作物之多元運用

第三個行動嘗試,為「在地食材與部落經濟作物」是將傳統食材規劃於食農教育,並也針對遊客喜歡的咖啡、茶等經濟作物進行嘗試與課程規劃。在「美惠家的咖啡」進行咖啡主題的課程,從認識咖啡豆種、挑豆、烘豆等栽種管理,以及如何插花、擺盤、沖泡等技巧的傳授,讓來吉國小的學生在充滿好奇中,進行學習,並冀望後續教室可改裝成為咖啡烘焙屋等。食農教育也進行過醃製課程,讓在地盛產的農作物可以進行有效的保存與利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