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老師:廖妍婷 鍾松晉
對於空間設計改造者而言,在設計的第一步驟即是掌握與詮釋空間的屬性特色。傳統透過照片影音等紀錄工具回溯改造現場,片段不連貫的資訊及影像常阻礙設計溝通過程的進展,因應著虛擬實境技術研發,市場上發展出AR、VR、MR等虛擬實境體驗。
Burdea & Coiffet於2003年提出「虛擬實境3Is」:虛擬實境的構成要素為浸入性(Immersion)、互動性(Interaction)、與想像力(Imagination),此三“I”說明了虛擬實境系統的基本特性,也強調了在虛擬實境系統中「人」的主導作用。研究考量互動性、研究時程限制及未來技術推廣性等考量,選取「影像式虛擬實境」中的VR 360度環景攝影及AR APP,探討以互動式虛擬實境技術導入校園參與式改造的應用與實踐方針。
|培育「地域設計師」、「跨域用戶端」、「參與體驗端」三類地域人才|
本研究欲建構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操作簡易且富教育、互動及娛樂性的互動裝置,讓使用者可不限時間與地域限制,自由導覽、自主連線線上資源,於短時間內可隨時獲取、回顧與掌握設計所需資訊,以培育「地域設計師」、「跨域用戶端」、「參與體驗端」三類地域人才,將AR/VR智能科技應用於校園改造參與設計,計畫的執行不僅可回饋企業端軟體介面、市場需求驗證,同時建構從輔導到陪伴的產學合作鏈與聯盟夥伴關係。
本計畫執行一年左右已帶領學生進入6間學校進行場域改造教學實踐鏈結,目前參與合作的學校80%為偏遠地區學校,研究團隊藉由適性陪伴、智能加溫在地參與等方式,塑造跨育人才共融環境。利用VR 360度環景攝影及AR APP執行迄今,使更多設計人才更有自主意願投入地域空間改造的行列。
利用VR 360度環景攝影系統的研發有效降低設計階段現地勘查人力及時間成本,增加設計規畫者一同投入偏鄉、偏遠地區的意願。將AR APP協作工具做為跨域設計參與之媒介,降低設計階段多方溝通落差,以更直觀方式討論設計理念,使設計者可向顧客預演空間改造成效,藉由虛擬實境激發改造參與者設計思維之回饋。在教學實踐的反饋上,本年度因疫情關係降低現地調查的機會,透過VR 360度環景方式使參與研究的學生可親臨其境,使設計發想階段不致產生設計思考鏈結的斷層,並獲得可確實落實的設計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