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09年 25 Nov 2020 探討休閒場所與使用行為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南鎮為例

25 Nov 2020 探討休閒場所與使用行為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南鎮為例

Huang Maru

研究/撰寫者:林沂品、楊坤賢

 

|資料分析(二):休閒基礎理論|  

整體而言,休閒即是在自由的時間內,個體將自己全心投入活動中,並獲得許多感受。休閒休憩不但能激發創造、促進身心、發展文化更能減少犯罪,對個人有重要功能與價值一旦人們有足夠的時間與金錢,使休閒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便能產生足夠的休閒動機。而對於休閒的基本動機,可分為生理、文化、人際、娛樂、地位與威望、宗教六大類。

 

欲增加動機,需要觀察居民的休閒需求,學者Lavery(1975)則將休閒需求分為:消費者願意又有能力得到的「有效需求」、有能力但因設備或知識缺乏暫時無法獲得的「延展需求」、有意願但需在個人經濟狀況改善後才有能力參與的「潛在需求」。然而,有休閒動機便也有休閒阻礙,Crawford& Godbey (1987)的三大休閒阻礙因素分類分別為:身心裡問題造成的內在阻礙、家庭與夥伴的人際阻礙、無金錢或足夠設施的結構性阻礙。探討居民休閒議題時,了解休閒阻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

 

為提高居民使用意願,休閒活動的服務設施亦須便民,不同的空間配置、人口密度的空間分布差異及社會階層都影響了該城市的生活環境。而各地的設施根據數量會有不同的服務能力,根據交通也會有不同的可獲得性,並根據不同的需求與收益者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其中,雲林縣政府(2019)在變更斗南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案)計畫書中提及鄰里型設施服務半徑為800 公尺,並符合學者吳惠玉(2018)提出的最遠步行距離。總此,為增加居民使用意願,考量居民步行距離本次以800 公尺為休閒場所服務半徑原則。

 

 

|資料分析(三):休閒場所之分析與分類|

而休閒環境的場所因素亦會影響使用者偏好,Baker(1987)根據環境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無論是背景環境因素、美感視覺的設計因素、使用者與服務者行為的社會因素。或是侯錦雄(1985)提出的關於位置數量的實質因素與天氣非實質因素,這些場所特性都會影響使用者對於此空間的喜好。

 

而休閒活動大致可利用動態與靜態做區分,但由於類型眾多,研究者對於休閒類型的分析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而本次採用利用較傳統的主觀分析法(註1),將休閒活動分為以下大類:運動類、文藝類、益智類、娛樂類及社交類。在休閒場所分類引用莊翰華(2015)於休閒空間規劃書中提及的類別:運動場所、娛樂場所、休閒場所、藝文場所,作為歸納斗南鎮休閒場所之類型,藉由文獻歸納出五大休閒活動類別與四大場所類別,作為問卷設計依據,探討居民與休閒空間的關係。

 

(註1)主觀分析法:研究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及看法,依照研究方向、對象、功能與需求,並參考既有的文獻進行分類。其分類原則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而做改變,例如:活動性質、目的、自由程度、投入如間等。

 

 

|斗南鎮現況分析|

根據「國土空間發展型態」規劃,雲林屬於「城鎮區域」,城鎮區域指在「都會區域」的空間型態之外,以一個或數個「次區域中心」或「地方中心」與其周邊之「一般市鎮」、「農村集居中心」所組成之區域,其產業機能通常以工商業發展為主,是交通運輸串聯故亦是通勤、就學、就醫等的跨鄉鎮(市、區)空間。

 

斗南鎮屬平原地形,全鎮屬北港溪集水區,雲林縣主要河流大多位於此區內。全鎮面積約48.15 平方公里,人口約4萬4千人。人口分佈方面,近年都市計畫區外圍人口增加速度高於都市計畫中心區,尤其是鐵路以西的西岐及明昌二里成長最快,顯示都市計畫中心區發展已呈現飽和。目前斗南鎮擁有4.4 萬人口,共有24個里,其中接近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為老齡人,因此老齡人的休閒行為與使用的空間需求亦是重要的一環。

 

斗南鎮近年致力推廣精緻農業、工商業發展,與斗六市、虎尾鎮皆為雲林縣經濟發展之都市核心,斗南鎮都市發展計畫中可瞭解斗南鎮的都市發展以寧適的生活環境為目標,並期望成為帶動雲林縣生活圈之關鍵角色。故此分析斗南鎮休閒場域之現況,可作為此目參考之改善策略與方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