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樟湖山林內保留了大面積之馬藍植物,由於生長環境佳,藍草長得非常好,葉片比手掌還大,且呈墨綠色,色素含量相對也比較高,因此相當鼓勵樟湖社區藍染朝向生態經濟發展,製作高品質的藍靛染料。
本次藍染原料製作過程係以樟湖社區發展協會—林啟顯理事長所主持的藍染工坊為主要記錄案例。本次採收季節為秋季九月底及十月初,共採收2次,每次30-40公斤。
藍染原料製作的流程:採藍、浸泡、打藍、沉澱、瀝乾、收集包裝
- 採藍:為避免植物乾估影響色素萃取,馬藍植物的採收一般都在清晨作業。
- 浸泡:將採收回來的馬藍植物先秤重並記錄公斤數、清水洗滌後浸泡於大桶中。依氣候與葉片腐爛程度而定,約莫24-36小時待色素溶出葉片呈現紫黑色時,將腐葉撈出。
- 打藍:依據每桶所浸泡的植物重量添加石灰,一般的比例為添加3%的石灰,再用攪拌器慢速自轉攪拌。
- 沉澱:當泡沫逐漸變細變小後即可停止打藍,靜置瀝乾水分,色素沉澱後水分逐漸消除會慢慢成為膏狀原料,再收集裝入罐子包裝。
本次製作的藍靛染料,以每小桶1.5公斤及2公斤包裝,提供小量染色使用,因此可以結合智地中心彭立勛老師團隊所製作的樟湖視覺設計。而藍染工坊所使用的原料量比較多,基本上是不需要小桶裝,而是可以直接5公斤或是10公斤桶裝。
圖1:將樟湖山林內採收回來的馬藍葉浸泡在水中,約需36小時。
圖2:加入石灰後用攪拌器慢慢打藍製作藍靛
圖3:將廢水瀝乾後即可取得藍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