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11年 18 Mar 2023 樟湖藍染的現狀與困境

18 Mar 2023 樟湖藍染的現狀與困境

Huang Maru

◎林羿嫻 撰

 

一、樟湖與藍染的淵源

樟湖社區與藍染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前沒有任何歷史淵源,直至2003年,前樟湖生態國小校長莊美玲女士引薦社造團隊進入社區做地方特色盤點,才發現社區各處的樹腳下皆可尋見野生的大菁,隨手可得的狀況可說是相當稀奇,遂而引入藍染技藝進入校園與社區,開辦一系列藍染的製染課程,由此開展了樟湖社區推廣藍染的淵源。後由社區發展協會力市長接任,於2012年開始繼續推廣,令樟湖成為全台其中一處可體驗藍染的特色聚落。

 

二、樟湖社區藍染產業的現狀與困境

樟湖社區藍染工作坊以舉辦藍染體驗營為主要推廣活動,以天然的藍染染泥作為體驗用材料,致力於向體驗者傳達社區內擁有豐富的大菁資源,能夠自給自足的印象,與友善環境的品牌形象。以中部雲嘉南地區的公部門、學校、公司行號,與小部分途經樟湖石橋的散客為受眾。據主要推廣者理事長所言,舉辦體驗營的收入能達到收支平衡的狀態,可支付工作坊必要支出,如:聘請社區媽媽協助工作坊教學的酬金等,並運用剩餘資金建設社區,對社區工作坊的經營抱持正面積極的態度。但其他社區關係者卻持相反意見,大部分社區關係人都提及社區藍染工作坊無法糊口的問題:1.尚無穩定的產銷管道,讓藍染是否能做為樟湖的民生經濟運作抱持疑慮、2.且體驗內容上較少內容的創新,相同內容與成本影響體驗者的重遊意願、3.染泥製作上的繁複、4.人力資源的短缺、5.理事長任期的限制、6.不同理事長間理念的差異、7.尚未培養出新一代具備熱忱的社區參與者等,皆為現階段無法逾越的阻礙。

樟湖地處偏遠,體驗上不如全台其他同質性的染工坊方便,難以增加體驗者數量並提升地位與口碑,是發展劣勢。發展與推廣十幾年,目前仍僅能作為活絡文化的產業活動,處於啟蒙階段,尚未把握社造的精髓,僅呈現出地方感。相比推廣之初,人人染布的盛況,近年已逐漸顯出疲態,規模縮減,藍染近乎成為噱頭。樟湖生態國中小的趙老師對樟湖藍染是否能用「藍染文化」一詞有疑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全樟湖僅有黃文卿經理做到,故趙老師認為樟湖的藍染發展還不成熟,僅能稱為「藍染技術」。

 

三、工作坊體驗心得與改進建議

本研究向曾到訪樟湖實際體驗藍染工作坊的體驗者進行訪談,體驗者認為在工作坊中吊掛具有設計感的藍染作品,是提升體驗者期待值的方式之一,也能勾起深入體驗的意願,但體驗環境的教室感不足,充斥與體驗活動不相關的農具與雜物,若能改善環境的佈置,並增加圖例說明與講台,可以更好營造體驗空 間的氛圍與集中注意力。 樟湖社區的藍染工作坊體驗內容甚少改動,降低了重遊性與推薦的意願,應積 極尋求創新改革。樟湖豐富的大菁資源與生態優勢,應著重發展藍靛的銷售與並思考林下經濟的發展性與可行性,單純體驗式旅遊無法達到深度旅遊的效果,應配合具地方精神、意象與巧思的的創新記憶點,設計出主題性,為傳統 產業做創新加值。學會整合在地精神,並以巧思創新,具有多樣化的遊程才能吸引遊客,不被市場淘汰。生產商品最終的最終目的是販售出去,所以在設計時就應顧及消費者的質感與記憶感需求,並與時俱進。若能跳脫常例又兼顧生 活性、實用性、有機性、環境友善性、年輕性等多元價值結合的創意商品,同時著重提高商品的精緻度,定能提升購買慾望,讓商品售出的機會增加。而僅有體驗活動是無法永續經營的,應該拓展體驗對象,並增加工作坊的服務內容,如進階藍染體驗課程,或是與藍染相配合的加工內容,都能提升體驗者重遊與推薦意願。

推薦閱讀

Copyright © 2024 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