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益智玩具的發展
國外益智玩具領域發展較早,研究較深入,產業發展迅速,擁有較多知名品牌,如美國的 Plantoys、費雪、Thinkfun,瑞士的 Naef,德國的 Hape,日本的 Tublock 等。
十九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大大提升了生產能力,當時德國就已經外銷鐵皮、橡膠玩具,可說是「玩具王國」;一次大戰後,德國戰敗,「玩具王國」的美譽被日本取代,全力發展玩具產業,成為世界玩具供應者的角色,1927年日本的賽璐珞玩具產量已經是全球第一,台灣日治時期大量的「樟腦」就是製作的原料;二次大戰後,日本戰敗,台灣光復後,玩具也在日本殖民時期的些微基礎,開始慢慢萌芽,政府在1960年代大力推動外銷產業導向,玩具產業逐漸發達,漸漸地取代日本,成為「玩具王國」(蘇芳儀,2007;蕭學仁,2005)。過去,台灣玩具產業的發展初期,由於勞動力的優勢,每年皆維持高成長,讓台灣「玩具王國」的美名享譽國際。70年代,台灣的玩具產業的競爭條件是「生產力」,80年代是「品質力」,90年代是產品設計整合的「競爭力」,21世紀運用「知識力」提升企業與產品的價值。
學齡前兒童益智玩具的現況
近年來,台灣玩具產業前景漸漸「露出曙光」,國內經濟維持穩定成長,少子化也讓父母更願意投資在孩子身上,使玩具消費快速成長,訴求互動式、人性化的玩具產品成為近年來的趨勢,此類的電子互動玩具成為市場熱門新寵,國內玩具銷售市場值也不斷成長上揚,富教育性、益智類的玩具也有較高的增長潛力。
學齡前益智玩具設計思考
以學齡前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為依據,在具備玩具的安全性和娛樂性前提下,從兒童與益智玩具的有效互動方式、因材施教的玩具表現形式、傳統益智形式的現代再設計3方面出發,加強玩具的益智教育體驗設計。三個設計方面如下:
(1)從體驗引導提高玩具有效互動:有效互動是指兒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與玩具發生相互行為,從而產生的感知與認知上的體驗和回應。體驗可以包括感官體驗、情緒體驗、思維體驗和行為體驗。對不同體驗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可以有效提高兒童與玩具的互動,促進兒童高效接收玩具傳遞的益智信息,並逐步訓練兒童形成良性反映,如感知力、註意力等能力,最終實現兒童成長和益智目的。
(2)靈活的感知方式促進玩具表現形式:玩具形式設計是否易被兒童接納,應考慮益智類型與恰當的感知方式相結合。3~6 歲的兒童思維方式開始由直接感觸向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轉變的過程發展,在這個階段玩具的形式設計也要遵循該規律。
(3)從綜合體驗促進傳統益智形式再設計:傳統益智玩具承載了上千年的文化精髓,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益智玩具逐漸沒落,雖然很多國內廠商對其再設計,但是產品仍墨守成規、新意不足。促進綜合體驗是提高玩具附加值的一種設計方法,綜合體驗包括感官體驗、情緒體驗、思維體驗和行為體驗。
總結
兒童益智玩具的設計與應用是今後玩具市場需求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應建立在了解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對益智需求和有效互動方式的基礎上。設計不僅要考慮造型與益智內容,而且要通過調查分析提煉學齡前兒童的益智需求,設計出恰當的產品形式,研究該形式如何與兒童通過有效方式進行互動,以此提高益智玩具核心價值,促進兒童更好地成長。
參考資料:
蕭學仁(2005):台灣老玩具總動員。台北:上旗文化。
蘇芳儀主編(2007):玩心童趣:福爾摩沙玩具特展專刊。高雄:科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