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09年 16 Nov 2020 六龜客家美食饗宴-水粄篇

16 Nov 2020 六龜客家美食饗宴-水粄篇

Huang Maru

摘錄自「六龜遊客趣」臉書粉絲團

|飲食文化概述 |

 

1.什麼是文化:

依據美國文化學家客魯伯與克羅克洪提出的文化核心定義,可分為四部分;一是生活方式,二是思考模式,三是行為模式,四是隱藏在前三者的價值觀念,這四部分構成了所有文化的涵蓋面。

 

2.飲食文化在文化中的位置:

飲食文化在文化系統中佔有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這個位置的重要性是最難改變。舉例來說,當一個人老的時候,吃東西會越來越回歸過去小時候吃的食物,懷念年輕時的食物味道。所以,飲食文化的精隨,取決於材料及做法,這也是飲食文化中最基本也是最難改變的部分,因此飲食文化在文化系統的堅固性可見一般。反過來說,若是飲食文化支解或與其他文化混雜,那麼就表示該文化系統也瓦解了。

 

|客家傳統美食文化精隨:敬天地、祭鬼神、拜祖先 |

客家美食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角色,不論是年節還是假日,家裡長輩常會帶頭一起做粄食,成為許多客家人小時候的記憶。客家族群大多生活在鄰近山區與水圳旁,以種田維生,米食為主食;因敬天崇祖的精神,時常祭拜神明、祭祀祖先,成為客家美食文化精隨,敬天地、祭鬼神和拜祖先,以崇敬慎重和感恩的態度為基礎發展,有關稻米的食物,和祭祀節慶也發展出不同的風貌,特別在農閒及節日慶典中,客家人常做粄仔,作為家常零食跟崇神祭儀的使用。早期客家人上山砍柴,都會帶米製點心填飽肚子,因為能夠保存的時間較久。另外,客家人從農曆二月就開始掃墓,用各種米製點心來祭拜神明和祭祀祖先,目的是保祐闔家平安,招待親戚朋友,彼此互相分享。

 

名詞解釋:農事閒暇;農事較少的日子。也作「農隙」。


兒時回憶:粄仔生產線

 

新寮社區邱香嫄總幹事提到,小時候對她來說,紅粄仔充滿著許多有趣回憶,每次掛紙前一天,她的祖母與母親,帶領全部小孩,組成家庭代工產線,又稱為:「粄仔生產線」,祖母與母親負責用粄皮分成適當大小,年齡中間的小孩,將紅豆餡包進粄皮內,呈現長橢圓形狀,由妹妹負責做紅粄仔表面中間一條粉紅色粄線,姐姐們則負責將粉紅線放置在橢圓狀上,最後交由弟弟印模,印成完整的紅粄仔,並放置在裁切成正方形的香蕉葉上,以併排的方式放置在圓形大蒸籠中,祖母將大蒸籠放到傳統磚砌燒材的灶頭蒸煮,一邊增添木材,一邊留意控制火侯,還要查看粄仔蒸煮狀況,一整天下來非常忙碌,但是大家卻一邊做一邊講笑,因此每年都會期待節日做粄仔,直到家裡兄弟姊妹長大外出讀書打拼後,團聚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一同做粄仔的情景就不多了。

 

名詞解釋:客家族群在每年農曆元宵節過後,就開始掃墓,又稱為「掛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