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品吟 撰
◎王新衡指導
憶起・塵封
塵封的扉頁,字字開啟了過往。由你由我,共同守望。
日治時期,中和里及社口里為軍警政中心,設有日式宿舍。斗六舊城區,作為早期行政核心發展區域,促動著地方崛起,在時代更迭的演變依存著不同功能性,住民形成的常民文化豐富著在地人文風韻。
圖1:軍警政生活圈範圍標記
早期中和里郡役所(1920)及街役場(1926),分別座落於府前街、雲中街與中山路交錯處,後方木造宿舍群作為官舍使用,戰後作為警察宿舍,民國9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民國103年完成修復工程。
斗六警察舊宿舍群為日治時期「判任官舍」的木造建築,於1937年左右興建而成。屋面為切妻屋頂,瓦片為日式黑瓦,屋架採用杉木,以和式小屋組搭建而成,墻體為編竹泥墻,外層覆蓋雨淋板,主要建材為台灣檜木、杉木及竹材。1圖1行政中心梯形範圍處,為四戶連棟。
社口里的宿舍群—三小幽居,曾作為住宅及議會審議場所。圖2是第一屆議會(1951)合照,因議會地點尚未落成,先於武德殿代為議會使用。圖3中武德殿左側外牆未拆除。對面的刑警隊(今立體停車場),在居民的記憶裡會聽見打靶及受刑聲等等,呈現壓抑嚴肅氛圍,亦是象徵場所精神重要元素。
位於原舊議會(現國有財產署)後方宿舍群,早期為議會官署宿舍使用,近年多已人去樓空,目前住僅存一戶居民仍居住於此。
圖2:西元1951年,武德殿前第一屆議會合照2 圖3:黃奶奶後方為武德殿左側外牆
記起・過趣
不同於常的,正於常。是秘密亦是故事,在地記憶,共同聆聽。
行啟紀念館前方空地,1904年為墓地;1906年變砂地;1930年再變為公園,透過口述歷史調研,將此區域風貌分為四期描述:
第一期景觀:約於五六零年代,庭園裡充斥著樹木及盛行的鐵椅。
圖4:仿洋式鐵欄杆環繞住中庭 圖5:後方為已拆除刑警隊辦公所 圖6:仿洋式鐵椅
第二期景觀:民國65至80年間,中間以庭園造景設計,水泥橋兩旁有清澈的池子與植栽造景。
圖7:白色水泥圍欄 ,後為教室會館 圖8:五兄弟及石造階梯、庭園造景 圖9:水泥橋側面及造景
第三期景觀:因安全考量及規劃,將水泥橋替換成鐵製橋樑,而水池及假山造景等亦被填平。
圖10:增添升旗竿及改造後圍欄 /水池景觀已填平/後方右下角處改為鐵製橋樑
第四期景觀:褪去了過往痕跡,變為現今樣貌。
每個時期所蘊含的回憶深植於土地中,似乎也在訴說著不論時代的更替,人們心中始終保有最柔軟的記憶,期望在現代與過往中找到中介點,形成交融並進的樣貌。
開啟・新譯
期冀這片土地的溫柔,重新被看見。
軍警政生活圈,圍繞著重要官署建築,昔日的生活脈絡大多已隨時間消散,但過往意涵與精神仍存留,見證著這片沃土持續成長。
區域內文獻資料較少,原住戶的口述歷史蒐集更是不易,須透過多方協力共同執行,保留場所內人文故事。範圍從警察局到太平街、教師會館、圖書館、縣黨部等都包括在內,早期居民在重大節日都會有相應活動,後方跑馬場、軍人後備聯誼中心處,都是活動遊行時的人口匯集點,熱鬧至極。
一系列軍警政設施所形成的生活圈,在城市中心遷移中,亦在緩慢改變,用有機且富含人文地景的專屬風貌,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圖11:舊議會1-10屆問政畫面議事桌
圖12:舊議會1-10屆問政議事桌(收藏於縣議會會使館)
註腳
- 雲林科技大學,2014,雲林縣歷史建築斗六警察舊宿舍群修復工程委托工作報告書。
- 雲林縣議會會史館,1951,第一屆議會手冊錄。
參考資料
- 雲林科技大學,2014,雲林縣歷史建築 斗六警察舊宿舍群修復工程委託工作報告書。
- 傅奕銘,2006,斗六市志。斗六市公所。
- 雲林縣議會會史館,1951,第一屆議會手冊錄。
- 雲林縣議會議事錄,2012/05/12,第十七屆第五次定期會開會事項http://ylcc.digital.th.gov.tw/display.php?code=96619vasQa#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