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臺中市公有第二零售市場」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p3-20第三章第一節)
磚材可以勘稱歷史悠久的建築材料,由於它製作性、重複堆疊特性及材料耐久性等優點,分別於西元前2600年巴基斯坦就存在磚造建築物Mohenjo-daro,及伊拉克西元前1400年建築物DUR-Kurigalzu皆是流傳到現今有名的磚造建築物。磚造結構物主要由 磚材 配合 黏著劑(古早從泥巴到現今水泥砂漿) 堆疊使用,因為堆疊特性的交錯(交丁),目的使建築物整體結構剛性更加穩固耐久,磚材歷史發展的很早,而各國區域特性關係,漸漸分別演變較具代表性的砌磚方式,透過這篇文章淺談介紹及分享砌磚的知識。
| 砌磚為何需要交錯堆疊|
磚造建築中以紅磚為一重複單元,紅磚透過水泥砂漿以交錯規則疊砌彼此黏著,使牆體內砂漿跟磚材握裹良好並構成複合式交錯內部結構提高磚牆整體結構強度穩定行為,增加磚牆間普通磚彼此平均傳遞荷重與增加穩定能力,如圖一及如圖二所示。交丁規則排列除增進牆體剛性也提升牆面外表之美觀。疊砌磚塊時上下皮之豎縫不能相互重疊成一直線,否則便形成『對縫』,如圖三所示,至少上下皮之疊壓部份須超過磚長1/4以上,稱為『交丁』或『破縫』。此種疊砌方式經過荷重傳遞方式所推理的最佳強度。如果對縫的情況,當磚牆承受集中荷重時候,內部牆體的磚塊容易因為承受內部彎矩,產生磚塊斷裂。因為磚牆交錯的基本概念,漸漸演變成幾種常見的砌磚方式。
|
|
|常見砌磚法|
砌磚交錯概念,各地區漸漸演變為幾種較具特色砌磚方式,然而各項書籍文獻及網路資料不盡相同,為(1)順砌法、(2)美式砌法、(3)法式砌法、(4)英式砌法、(5)丁砌及(6)荷式砌法。
|市場磚造構造解釋|
第二市場的中央六條通部分皆為磚構造工法所成,牆體以紅磚為基本構件並由水泥砂漿結合疊砌而成,也因為這樣的構造,大部分的載重作用力由牆身負擔,依靠磚造本身的重量來維持建築物的穩定並抵抗外力所可能造成的變形。
|
|
圖3- 31六條通牆面的磚構造
現今第二市場原本六條通的立面多數都被後期增建所遮蔽,難以直接一眼看見立面之全體,反而只能從破壞後而露出的部分來看到原始的磚構造。這樣的磚造砌法應為當時常見的荷式砌法(Dutch bond)[1],其第一層與第三、五、七…各層順磚之豎縫不在同一線上,互有1/2疊之變位,在轉角內角需使用羊羹磚或二五磚補足疊砌之缺口,外角需使用七五磚收邊。
[1] 採用一皮順磚,一皮丁磚,轉角處使用全磚、七五磚相互交替疊砌。與英式砌法相似,不構成井字縫,為臺灣常用之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