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散策青年:高儀、周湘淩、王柔文、郭貞亞、陳婷婷、陳虹怡
指導老師:廖妍婷
斗六圓環原本是清代的斗六門媽祖廟受天宮和龍門書院,皇民化運動時期,日本 人拆毀廟宇和書院,在此闢建圓環。 戰後的斗六圓環設有蔣公銅像、池塘、看台 座位、花卉、涼亭,不僅作為民眾的休閒活動廣場,也是雲林縣政府舉辦活動的 會場。當時的國際戲院與大觀戲院,也是斗六育樂中心,是現在許多上了年紀的 斗六人最有回憶的地方。
從民國 71 年(1981)余如季先生的直升機空拍圖還可 以看到圓環周遭仍保存了相當多日治時期的建築物。民國 90 年(2001)縣政府 斥資五千萬改造圓環,立碑寫著「斗六門新地標新願景」,企盼斗六圓環能成為斗六新地標。
在這次的研究中我們以斗六圓環做概念設計改善,以歷史休憩公園、綠化空間等等去做設計,我們找了其歷史背景、參考了圓環周遭建築、商圈、對居民的改善調查做參考設計,此空間能夠促進居民對圓環的共鳴,遊客也能馬上理解斗六的意象。
這次概念規劃空間改善的過程中,我們以向政府申請歷史脈絡以及和居民的對話,深入的了解圓環的意義源由,也做了很多改動,讓圓環不只是裝飾作用,而是深植居民的心,使其作為機能性佳又美觀的公共建設,同時也成為一代傳ㄧ代的溫暖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