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藝術季

Huang Maru
斗六藝術季 舊城區地圖

關於展覽

斗六自清朝時期以來即為雲林縣治所在,隨著時代更迭,這漫漫歲月中【斗六舊城區】成為了雲林縣發展的見證者,而本次的展覽是採用線上展覽的方式,以斗六舊城區為中心,並分別以「雲林溪沿岸生活圈」、「軍警政公有宿舍群」、「府前街官署建築群」和「斗六公園」四條文化路徑,帶領各位深入挖掘斗六舊城區的文化脈絡和核心價值……


舊城區地圖

舊城區地圖
舊城區地圖

雲中街日式宿舍

https://qiao02280304.wixsite.com/yunzhongstreet

三小棟與民防管制中心與記者之家

https://wenzijingyingdouli.wixsite.com/my-site-1

斗六分局與圖書館中山分館

https://b11142001.wixsite.com/my-site

行啓記念館及其附屬建築群

https://sadie930330.wixsite.com/douliu

縣議會與教師會館與溫王爺廟

https://abdi930424.wixsite.com/my-site-1

雲林溪沿岸地區

https://b11142032.wixsite.com/yunlinriver

中山公園及其周遭地區

https://zhongshanpark1234.wixsite.com/my-site


文化路徑

「文化路徑」依據ICOMOS的定義是以見證某地域,每個歷史重要時期,在人與人之間互動包括貨物、思想、知識及價值觀上,造成多面、持續、交互的交流影響下,並在後來能透過有形或無形的文化遺產,反應當時多種文化交匯的情形。

雲林縣治地區可以由「斗六公園」、「軍警政公有宿舍」」、「府前街官署建築群」、「雲林溪沿岸生活圈」四條文化路徑,充分了解斗六市整體發展的歷程,以及所擁有的地域文化與今日獨特的城市風貌。

文化路徑圖
文化路徑圖

雲林溪沿岸生活圈

文化路徑圖 01
文化路徑圖 01
雲林溪
雲林溪

雲林溪從早期對斗六市市民來說就屬於生活中的一部分,且主要可以分成三個時期。

初期:

附近居民之生活與休閒場所,洗衣、戲水、聚會都離不開雲林溪。

加蓋:

加蓋(民國80年~民國105年):因廢水不當排入使溪水不復當初生機盎然,取而代之的是陣陣惡臭,於此同時,為因應斗六的經濟發展需求下,於是最終決定加蓋成停車場。

掀蓋:

掀蓋(105~至今):

後來因停車場效益不如預期,在居民的提議下掀蓋,並以「文化、親水、生態河廊」作為雲林溪的發展目標,試著重新找回記憶中的雲林溪。


府前街官署建築群

行啓紀念館

行啓紀念館

斗六原先的縣治中心整體以行啟記念館為主軸,向外擴散發展,並從行啓記念館周遭原有的行政設施來看,舊縣議會、教師會館、後備軍人聯誼中心、雲林縣新聞記者之家及雲林消防隊第一大隊斗六分隊、縣警局民防課與刑警隊,可以得知這區域為早期的縣治中心,並且位置鄰近斗六火車站,在兩者互相的配合下,帶動著斗六市的整體發展,成為雲林縣發展最快速的鄉鎮,雖然在民國90年雲林縣政府搬遷至現址雲林路上,但行啟記念館及周邊區域仍舊是斗六縣治的重要發展樞紐,而近年來行啟記念館也成為舉辦活動的場地,期望未來能以文化為核心價值串聯斗六縣治整體區域,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使其區域呈現獨特的縣治風貌。


軍警政公有宿舍群
軍警政公有宿舍群
文化路徑圖 03

軍警政公有宿舍群

軍警政公有宿舍生活圈主要範圍為現今中山路、雲林路、西平路所圍出的梯型區域,區域內建有許多木造的日式建築,為日治時期提供給斗六分局旁的郡役所及街役場的官舍,在光復後又做為雲林縣警察宿舍使用,而今日位在雲中街的日式木造建築,在民國94年登入為歷史建築,今日已發展成為「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目前已經一些青年文創品牌進駐,而郡役所與街役場後方的附屬建築群,已於民國103年啟動修繕計畫。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與周遭郡守官舍、斗六公學校、郵便局等設施形成獨特的軍政警風貌,也記載著重要的生活文化記憶載體。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

斗六公園

斗六公園的名稱最早出現於昭和15年,在當時是作為競馬場使用,這在今日斗六公園旁還留有看臺築體的遺址可作為競馬場的佐證,而在國民政府來臺後周遭設立許多雲林縣行政機關,隨後也被稱為「中山公園」,其中設有四座網球場、後備軍人聯誼中心、昔日公家機關與學校的集合場地,以及國慶活動時的活動場所。從上述可看出斗六公園不管在日治或國民政府時期皆是重要的活動場所,常作為休閒娛樂使用但也有做為公家機關使用一途,也與周遭的設施有強烈的關聯性存在。


雲林舊縣治地區發展

雲林舊縣治地區發展
雲林舊縣治地區發展

各時期景觀風貌與變遷

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撤退來臺
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撤退來臺

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撤退來臺 (1895-1949年 )


武德殿(今國有財產署位置)、日式宿舍、天興宮、行啟記念館、
刑警隊、網球場(今移民署位置)

運動的風氣養生
國民動員之場域
有意發展之區域


光復後之戒嚴時期
光復後之戒嚴時期

光復後之戒嚴時期 (1949-1987年)

行啟記念館(1997年改為福利中心使用)、天興宮、救國團、
國民黨黨部、民房指揮所宿舍、中山圖書館、教師會館、後備軍人聯誼中心、記者之家
、軍人之友社、警備總部、消防隊、等行政機關與宿舍進駐

社區人口大幅增加
行政機構的集會活動
高度警政軍集中之嚴肅微妙


解嚴後之開發時期
解嚴後之開發時期

解嚴後之開發時期(1987-)

籽公園、風雨球場、雲林溪停車場(已拆)、十二立體停車場

行政中心之轉移
雲林溪之加蓋與掀蓋
風雨球場之搭建


關於我們

總論述

       斗六自清朝時期以來即為雲林縣治所在,隨著時代更迭,這漫漫歲月中【斗六舊城區】成為了雲林縣發展的見證者,而本次的展覽是採用線上展覽的方式,以斗六舊城區為中心,將行啟紀念館作為核心向外發散,記錄了雲林溪所承載著關於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活的在地記憶;雲中街與行啟周遭的公有宿舍彰顯了日治時期至光復後軍警政生活的文化載體;而府前街與舊縣治的串聯,推動著雲林近代發展的特殊軍警政行政區域;斗六公園則作為日常休憩的場域,見證了各時期的變遷。

        此展覽將會引領參觀者沿著四條文化路徑:「雲林溪沿岸生活圈」、「軍警政公有宿舍群」、「府前街官署建築群」和「斗六公園」,深入挖掘斗六舊城區的文化脈絡和核心價值,並與我們暢談所期待的未來願景。

        這場展覽不僅是對斗六舊城區歷史的一場回顧,更是一次深刻感受斗六獨特文化底蘊的契機。歡迎您與我們一同參與,分享對於舊城區未來的想像,攜手迎接斗六舊城區的將來。


各組介紹

雲林溪

陳方柔、董明玉、張語珊、錢田田、鄭瑜君、石昱棋

雲林溪
雲林溪

三小棟與民防管制中心與雲林記者之家

許慈宇、黃翊婷、巫秉穆、陳俞希、張舒涵、陳金樟、黃湘芸

三小棟與民防管制中心與雲林記者之家
三小棟與民防管制中心與雲林記者之家

行啓紀念館

鍾汶瑜、孫煒恩 、 張琇惠、魏琪妮、鍾鼎紘、張涵絜 、陳宥汝

行啓紀念館
行啓紀念館

中山公園

吳宜庭 、陳幸祺、鄭博安 、王聖雅、施昕宇 、陳宥蓁、郭庭蓉、 林育禾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

雲中街日式宿舍

林宗諺、張馨聆、葛亭岑、邱思綺、許閔喬、車宇彤

雲中街日式宿舍
雲中街日式宿舍

斗六市議會

陳宇頡 、蔡皓倫、楊宗翰 、柯逸邦、楊劭康 、江哲豪

斗六市議會
斗六市議會

斗六圖書館中山分館與斗六警察分局

邵彣渝 、廖佳怡、賴姵臻、郭至柔、黃心伶、林昕柔、鄭詠嫻

斗六圖書館中山分館與斗六警察分局
斗六圖書館中山分館與斗六警察分局

總述組


know more !

行啟記念館及其附屬建築群、雲中街日式宿舍、斗六分局與圖書館中山分館、雲林溪沿岸地區、中山公園及其周遭地區、三小棟與民防管制中心與記者之家、縣議會與教師會館與溫王爺廟

b10942070@gemail.yuntech.edu.tw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