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12年 (青年散策4) 太平古建風華更新計畫-舊街新風的蛻變

(青年散策4) 太平古建風華更新計畫-舊街新風的蛻變

openmaru
模擬圖

指導老師:廖妍婷
散策青年:林芸安、許岑薇、張文菱、孫敏萱、陳姵安

太平老街,源起於斗六圓環,蜿蜒延伸至中山路與西平路的十字路口,全長 約 600 公尺。這條街道彰顯著百年的歷史,是雲林縣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太 平老街的建築群以巴洛克式風格為主,充滿著濃厚的歷史底蘊。起初,太平老街在雲林縣開發的初期就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歷經大地震的摧殘,老街的建築保存有限。儘管如此,老街的建築風格卻呈現出三個不同的時期,分別為明治、大正、昭和時期,同時巧妙融合西洋巴洛克風格與 臺灣本土元素,展現簡約幾何風格。 在 1920 年代,日本人進行了斗六的「市區改正」計畫,整頓了太平老街的街 容,統一了招牌的樣式與規格,並且透過政府出資提供給居民,這也讓太平老 街的面貌得以一新。然而,我們在實地考察中發現,太平老街的建築原貌雖擁有濃厚的歷史印記,卻被眾多多樣的招牌所遮蔽。因此,我們決定展開太平老街建築樣貌改善計畫,以恢復其最初的歷史風貌。在這個計畫中,我們特別關注太平老街的招牌,這些招牌既是城市風景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體現。我們深知招牌在商業和藝術上的獨特價值,但同時也明白需要在環境、資源和城市規劃等方面取得平衡,以確保其對城市和社會的影響是正面的。 經過深入思考,我們發現透過統一招牌風格,可以使太平老街建築的原貌再度呈現。雖然一些店家已經開始以獨特的眼光更新招牌樣式,但我們希望更進一步地統一風格,縮小招牌的尺寸,讓建築風格能夠完整地展現,同時賦予招牌自身獨特風格。

招牌示意
招牌示意

這樣的舉措不僅是對歷史的敬意,更是對當地文化的珍視。透過巧妙操弄招 牌,我們可以在還原古老街巷的過程中,賦予每一間店家獨一無二的氛圍。這種細膩而莊重的手法,不僅讓建築外觀回歸本真,更使得每一個招牌都成為老街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透過這個太平老街建築樣貌改善計畫,我們期望喚起居民和遊客對太平老街建築之美的認識,吸引更多人潮,推動當地觀光業的蓬勃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這樣的改善能在文化、歷史和商業上取得良好的平衡,讓太平老街成為雲林縣不可或缺的歷史文化寶藏。

問題提問
問題提問
對比圖
對比圖
老街小招牌
老街小招牌
模擬圖
模擬圖

【訪問總結】
我們可以感受到街上的店家對於古蹟和街道的市容擁有一定的深刻理解與見解。對於改成小招牌,店家表現出開放的態度,並非排斥統一小招牌的概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更期望在這樣的轉變中保有各自店家獨特的特色,這顯示了他們對於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和風格的執著。 至於燈籠的評價,呈現了正反兩種看法。近年的存在使燈籠成為當地獨特的地標,為街區增添了豐富的氛圍。然而,一成不變的形式可能讓人感到單調,擔心缺乏新意可能減少回頭客的意願,並且製作和更新燈籠可能需要不少的人力和時間成本。綜合上述可得知 街上店家其實對於古蹟及街道的市容有一定的概念及想法,而對於改成小招牌並不排斥, 但相較單純的統一改小,更希望可以有各自店家 的特色。燈籠方面,則是正反評價各半:正面-時間久成為當地特色;反面-每年的形式都一樣,了無新意,可能不會有回頭客,且費工費時。

【更新計畫】
透過深入的探查和訪談,我們認為有必要對街上的招牌進行適當的統整。我們 建議根據各店家的特色制定風格,調整招牌至合適的大小。這樣的調整不僅能 夠提升店家的識別度,還有助於讓顧客透過招牌更清晰地了解店家主要販售的 商品。同時,這樣的統整能在不影響生意的情況下,使得老街的建築風格更加 協調一致,達到最大程度的呈現。這種巧妙的調整旨在營造更具視覺吸引力的 商業環境,同時保持對當地建築風格的敬意。 然而,在保有各自店家特色的前提下,少許店家期望進行一些微妙的調整。對 於燈籠的建議,店家希望能加入新元素,這樣的改變不僅有助於吸引更多顧客,同時也能保持當地獨有的特色和迷人的歷史風貌。這種巧妙平衡將促進商業發展的同時,保護和傳承豐富的地方文化。這是一個融合了商業需求和文化保護的策略,有望為老街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體的品牌價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