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
要認識斗六太平老街就不可不知這句俗語:「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街中是土地公間」。斗六太平老街由斗六圓環為起點線性延伸至中山路與西平路交叉路口處,長約600公尺的太平老街,特色建築群由巴洛克式風格呈現。百年歷史的太平老街是雲林縣最早開發的地區,街上佇立許多與「生活」有關的店面,而現在街上的居民大多仍維持早期的生活習慣。老街內的歷史建築或是美食小吃,皆相當具有台灣早期風韻,街道上鮮少有伴手禮店及觀光品專賣店,多為留存到現在的百年老店。經過在地文化團隊經營及地方政府努力,往年曾辦過許多節慶活動。
太平老街在早期算雲林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但曾遭遇焚毀級大地震的摧殘,建築保留有限。老街的建築以巴洛克式為主體,形式則可分為三個時期,建築風格也因建築時代的不同,主要分為明治、大正、昭和時期建築,同時融合西洋巴洛克風格與臺灣本土元素、簡單幾何風格。
明治時期:坐落區域大致分布在靠近圓環附近。主要以紅磚+洗石子+巴洛克裝飾繁複特為考究。
大正時期:1920年代以洗石子掩飾红磚的風格,其特色為:紅色面磚+淺色面磚+洗石子+歐式山牆、圖騰,大多位於太平路上中段的部分,保留完整且造型華麗並多變化。
昭和時期:因1930-1940物資缺乏,使用洗石子裝飾。其特色為:淺色面磚+裝飾簡化。主要聚集在靠近大街中後段的部分,加入更多日式與中式的元素呈現。
(照片來源:關有仁老師提供)
1920年代,日本人在斗六進行「市區改正」計畫,整頓街容。建築立面設計採仿巴洛克式浮雕山牆,又加入台灣文化元素,例如:剪黏藝術、太極意象、漢字姓氏等元素 。而每棟傳統街屋的山牆裝飾皆不同,值得走訪與細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