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春,祖籍福建,斗六海豐崙人,生於1858年(咸豐八年),自幼好學,精通精史,於1889年(光緒十五年)考中雲林縣學秀才,與黃紹謨、吳克明合稱「斗六三秀才」。
清朝時代,鄭芳春曾協助辦理雲林縣建城工事,斗六堡和溪州堡清賦作業,以及聯庄保甲事務。日本統治臺灣初期,曾因日軍殘暴,憤而與簡義共同起義,組鐵國山反抗日人,被日本列為土匪副魁;1985年(明治二十八年)8月鄭芳春與簡義接受日本招安,後受日本政府所託,與辜顯榮、吳克明入古坑山區招撫柯鐵虎、賴福來、張呂赤、黃財等抗日勢力。其後曾任斗六第一區街庄長、斗六辨務署參事、斗六廳參事、嘉義廳參事、斗六區長各項要職。
鄭芳春長子鄭沙棠,畢業於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後接任斗六街長。鄭宅位於斗六市牛挑灣(朱丹灣),佔地約一甲八分,因位於三曲水內,故取名曲水園,圓內有十景,鄭芳春此設帳授徒,推廣漢文。
雲林縣斗六的鄭家是臺灣過去頗有名望的重要家族之一,鄭家的祖先在乾隆年間從福建漳州遷居來台後,輾轉至斗六及梅仔坑(現今之梅山)居住。到曾祖父鄭芳春時,才終於定居於斗六。鄭芳春為大清帝國光緒年間的秀才,當時與吳克明、黃紹謨等三人合稱為「斗六三秀才」。
鄭津梁為鄭芳春一脈的重要後代代表人物,在日本時代與許多文人多有往來,並由於個人興趣喜好與因緣際會的關係,成為臺灣藏書票的重要先驅。鄭津梁戰後從事斗六與雲林的地方文史工作,編著有《雲林沿革史略》,為目前臺灣研究雲林重要的參考文獻。早期雲林或斗六的各種重要文物收藏,如日本時代善本書、藏書票等均由鄭津梁家族提供。由於鄭氏家族為斗六的三大嗅聞之一,因此鄭家家族史相當具有文史參照價值。鄭氏家族在臺灣歷經大清帝國到日本統治時代的重要轉折,並從抗日的鄉紳成為為地方首長,值得後世多加探索與了解。
此外,斗六的曲水園又名鄭厝,位於斗六市朱丹灣(牛挑灣)二十九番地,興建於明治41年(1908),為鄭芳春所興建,斗六在地人稱「日本公園」,面積廣達一甲八分地,位於舊牛挑灣舊河道的三曲水處,因此得名曲水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