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12年 樟湖社區居民生活型態

樟湖社區居民生活型態

Huang Maru
樟湖社區居民生活型態圖一

樟湖居民的生活文化
樟湖村位處於雲林縣古坑鄉,沿著華山149甲縣道持續往山裡走,樟湖社區就坐落在這十字關的中心位置處,西邊以樟湖山和大尖山坐鎮,東邊鄰近為竹山和草嶺,中間以清水溪作為分水嶺;每戶人家的窗外看出去都是樹木繁茂的山峰與悠緩流淌的清溪,擁有優渥山水的環境,光是生活在這裡就使人身心舒暢。村民們也擁有著互助的精神,來到樟湖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與友善,在村長的導覽當中瞭解村中的大小事。在舊國小有一個長青食堂,讓老人們可以在那邊一起用餐,也會相互關照注意彼此身體狀況,若是兩三天沒看到人便會去家裡巡視並關心,樟湖村內的情感凝聚力、熱心助人的特質,體現在每一位村民身上,且因為低收入戶的條件限制,導致有許多獨居老人生活條件困苦卻領不到補助,成為邊緣戶,村長也致力於幫助邊緣戶的生活品質提升,像是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提供物資等等。

在樟湖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位於149甲線道的雜貨店門口,可以看見有許多椅子和一位和藹可親的奶奶,許多樟湖居民都會聚集在這裡一起聊天聊地聊心事,可以說是一個公認的集會場所,也是形成居民之間的凝聚力非常重要的關鍵之一,奶奶在樟湖已生活32年,在店外的牆上可以看見她的畫作,除了顧店外也會製作草仔粿、芋粿等免費分享給居民們,每當逢年過節總喜歡自己製作供品,因為覺得自己做相比外面賣的還要好吃又便宜。

在樟湖因為主要產茶與咖啡,加上獼猴數量逐漸增加,茶田時常被獼猴破壞,因此用炷香每隔一個間隔掛一個鞭炮,以此製作定時放炮器,非常有智慧又有趣,其中生活在較為深山區域的謝先生,除了平常種茶與咖啡外,也擁有竹紙聞名的造紙技術與當時的廢棄紙寮,在深山中可以看見因八七水災而被破壞的紙寮場,閒置的石礐與石輪子被雜草覆蓋,讓人感慨傳統技藝的流逝,雖已無法在現場重現造紙技術,但謝先生仍樂於分享他年輕時所學的造紙流程,用生動的動作與說明讓人身歷其境。

工作坊成果與心得
我們將樟湖村的生活文化與實境遊戲做結合,大致分為三個部分:溪邊美食與製茶文化、相互幫助與人情味文化、當地植物與造紙文化。在村長家接取任務後,於清水溪體驗溪蝦魚蟹的捕捉、製作捕籠等,製作記憶中的味道-溪蟹煲湯。參與採茶與烘焙的過程,理解茶葉的種植、採摘和發酵等步驟,最後來上一杯美味的紅玉紅茶。

體驗登山古道中的微風輕撫,分享彼此的生活與經驗,了解村民的互助文化,玩家可選擇協助老人送餐,提高居民幸福感。玩家可坐在店門口擺設的椅子與奶奶、村民們聊天,了解更多當地的故事、節慶和文化。與奶奶一同製作草仔粿、芋粿,完成後與其他人分享,體驗社區的分享文化與在地風情。

在山區跟著謝義源先生學習辨認野生可食植物,認識不同植物背後的寓意與知識,並瞭解紙寮舊遺址以及造紙過程,同時探索謝義源先生的老房子,觀察傳統建築的格局與文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