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市第一零售市場(斗六東市場)位於中正路以東,三民路以西,中華路以北,大同路以南,四條街廓所包圍的區域裡,占地不小,原本為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昭和4年(1929)設立的「斗六第二市場」,因位於市區東邊,在地居民習慣稱東市場。
1962年時在斗六鎮公所和台灣省環境衛生實驗所共同合作下,將東市場原址改建為全省第一座立體示範市場。市場本體兩層樓鋼筋水泥建築,內有冷氣和自動消毒設備,採用先進排水系統和冷凍冷藏設備,共耗費257萬台幣。東市場當時的修建費用,由攤商繳納160萬元,鎮公所負擔20萬元,臺灣省政府衛生實驗所贊助800包水泥,並由美援補助購置20萬元的冷氣機。換言之,美元資金對於當時的東市場亦有所助益。
第二代的東市場支撐著在地飲食所需,度過了五、六十年,2019年4月時經建築師認定為危樓,斗六市公所因此規劃拆除,以當成停車場使用。市場內攤商營運正式吹熄燈號,有些遷徙至西市場,有些另尋店面,有些則轉行或退休;不少市民朋友不捨老市場消失,向雲林縣政府提報文化資產審議,斗六市政府則傾向拆除建停車場。
臺灣不少縣市的大型公有市場都有轉型或改建計畫,例如臺中市建國市場的拆除,除了有臨時市場地讓攤商使用外,更興建了新的建國市場讓攤商進駐。因此在拆除過程中,攤商得以無縫接軌的作生意,發生的問題較小。斗六東市場則是僅有拆除計畫,並沒有安置或未來攤商營生規劃,這引發了不同時期自救會的抗議。此外,由於東市場的建物和歷史脈絡,拆除行動也讓在地文史工作者和社會運動者感到不滿。
地方文史團體和社會運動者相偕為東市場請命保留,經雲林縣文資審議委員會決議不登錄為古蹟及歷史建築,斗六市政府因此迅雷不及掩耳拆除並撤離內攤,外攤合約至2023年7月31日不再續約。2022年東市場內攤拆除後,連續多日在地方掀起熱議。地方議員廖郁賢與身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講師的夫婿簡端良,深夜攀過圍籬進入工地站在挖土機上拍婚紗照,並於臉書貼文痛斥公所強拆行動。
斗六東市場內攤建物本體拆除後,目前為停車場。2023年斗六市政府連續行文六次通知攤商遷離,並於9月11日斷電和進行建築拆除工程。斗六東市場至此,已全部拆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