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樟湖社區文資調查 夾纈工藝之解密—樟湖夾纈型版設計、建模之研究分析

夾纈工藝之解密—樟湖夾纈型版設計、建模之研究分析

Huang Maru
黃頭鷺夾纈型版設計

參與團隊 → 黃世輝、王淑宜、張竹君

研究摘要
夾纈是古代的一種染印技術,夾纈工藝的特色是能夠印製出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圖案,透過型版的排法不同,而形成不同式的連續圖案,為其中趣味之處,其一則如:百官圖、八仙圖等,大面積的雕刻對稱圖形,過去常被用作印製棉被,俗稱「敲花被」。而近代僅剩中國浙江一代留有少數的夾纈工藝,現代幾乎已在其他地區找不回夾纈工藝的痕跡,大多的人也不具有夾纈工藝的記憶。為了將近失傳的工藝找回大眾的記憶中,並改善以前製作手法繁複,欲使型版製作簡略化,讓夾纈應用更普及與大眾化。

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研究過去夾纈演進與歷史,並將古坑鄉樟湖村的在地文化、生態等特色融入夾纈型版設計,以現代電腦技術、雷射雕刻技術輔助型版製作,並先以電腦圖型模擬印製花樣,後續做實際製作和應用測試,確認其夾纈所印製出成果,並探討問題。

研究方法與流程
研究方法與流程

研究內容
本研究將古坑鄉樟湖村的特色融入夾纈型版製作,如:樟湖清幽、生態豐富,傳說清朝光緒時,曾有一百零八條蛇聚集於樟湖蛇皇洞,後人便將此地建造步道,並雕刻一條大蛇雕像融入於步道中,稱此為「蛇皇洞步道」;每逢八月底至中秋節的黃頭鷺過境以及紫斑蝶等,欲將樟湖原有的藍染工藝與在地特色媒合,以現代科技應用讓染織可以更普及,創作手法多元化。因此,研究目的為:(1)調查藍染之夾纈工藝之歷史、夾纈版型種類與應用方式建立夾纈工藝知識庫;(2)以古坑鄉樟湖社區為例,將樟湖社區文化特色融入於夾纈版型製作,探討以現代雷射雕刻技術再製成傳統夾纈型版應用;(4)模擬預估布料折法與型版放置的關聯性;(3)測試夾纈型版水流管道的設計與分析使用問題。

黃頭鷺夾纈型版設計
黃頭鷺夾纈型版設計
蛇皇洞夾纈型版設計
蛇皇洞夾纈型版設計
幾何型版設計
幾何型版設計

研究結果/成果
夾纈起源於秦漢時期,至唐代夾纈技術應用於宮廷服飾與生活用品的裝飾,使夾纈工藝達到興盛,其中民間最常運用夾纈技術製作夫妻用棉被,地方習俗具有「通腿」而睡,而形成用夾纈技術印製「百子圖」、「八仙」等花紋。然而,宋代時期,政府統一管理服飾,禁止民間私自染織,導致不少染織工坊沒落,元明時期逐漸走向單色、簡易的印染工藝,夾纈工藝逐漸失傳。
夾纈型版製成步驟具:雕刻花板、複印圖騰、去膠去指、參裝花版、夾纈印染、清洗除版等步驟,其中十分講究型版的「明渠暗溝」版上的刻痕關係到染液有效通過與印製完整圖型的關鍵。型版種類可分為:圖騰型多彩染色花版是以幾何圖案為主,可型版簍空處倒入不同顏色染液,可製成套色效果;雕刻圖型花版是以大型木塊雕刻出單面圖案,印製呈現效果為對稱式。
本研究分別以電腦模擬與雷射雕刻技術,將夾纈型版製作流程機械化與加速化,使型版製作門檻降低,在製作與測試中,發現幾點問題:(1) 夾纈型版固定的太緊,染液不容易進入後邊框處;(2)調整染色方式,透過輔助擠壓讓染液可以到邊框;(3)放鬆夾具,使染液能夠觸及到邊框,但是會促使圖案不夠白,對比不明顯;(4)圖案較細緻的型版無法於較厚的布料、折疊多次的狀態下印染,會形成中間圖形模糊化。

樟湖夾纈型版印製效果
樟湖夾纈型版印製效果
Y 字型版印製效果
Y 字型版印製效果
模擬夾染工藝之效果
模擬夾染工藝之效果
幾何型版染印之成品
幾何型版染印之成品
黃頭鷺夾纈型版染印之效果
黃頭鷺夾纈型版染印之效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