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府前街149號
歷史變遷

民國59年左右,斗六兒童公園設立於斗六公園中,原先的兒童遊樂設施都是以水泥建造的,後來在蘇治芬時期才改為現在的模樣。現在雲林溪畔機十二立體停車場的位置,則是以前刑事局的靶場。
民國106年,已改稱籽公園的舊中山公園為配合雲林溪掀蓋計畫及重組歷史場域等緣由,政府積極實施籽公園周邊環境景觀改造計畫。主要希望將籽公園周邊打造成具有文化及都市公園的多功能場域。而上述提到的跑馬場經多年的改變,從跑馬場、野球場、網球場,最後變成了籃球場。由於年久失修,政府決議將其翻新為風雨球場,就此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斗六競馬場看台遺址
日治時期斗六公園行啓記念館後為跑馬場,台灣在日據時代,因日本政府稅收考量及軍事上對軍馬需求,騎馬風氣提倡。日據時代賽馬運動在台灣稅收佔有一定的比例,當時賽馬稱為「競馬」。起初競馬場大多設在公園空地、運動場或陸軍練兵場,後來才設立競馬場舉行(今保留部分跑馬場看臺)。
公園資訊
公園地圖

文化價值
「籽公園」為斗六歷史最悠久的百年公園,形塑成「雲林縣治歷史城區」,串連太平老街傳統街區構築為斗六市發展的核心。它見證了日本在日據時代為了提倡騎馬風氣設置的跑馬場,過去的斗六公園與賽馬場,在戰後被改為了運動場,斗六的運動會都在此地舉辦。後備軍人聯誼中心雖然已經拆除,改建成了籽公園主建築,但在廣場前舉辦慶典的回憶永遠留存在民眾心中。
生活功能
斗六籽公園於2010年6月5日開幕啟用,是全台第一座結合戶外景觀設計的親子遊戲公園。位於斗六行啟館後方,藉由綠意、娛樂及遊憩等公共空間的聯繫,不僅可滿足周邊居民日常休憩及散步的需求,提供市民多功能活動場所,其中除了戶外的兒童遊戲區和籃球場,也有室內的沙坑及「籽公園生態體驗學習教室」,可謂是符合這種年齡層、動靜態的各種需求,亦可大幅改善基地周邊及學校環境的發展,增加市民遊憩休閒空間並提昇生活品質。
建築設計概念:
圓弧狀的綠建築造型與工程配合環境及生態施作,是以「一粒種子萌芽生長」為開發理念,想像孩子成長茁壯優游於優質環境的快樂天堂。

關鍵事件
01 斗六風雨籃球場:常民生活需求與百年城區景觀維護的兩難
籽公園於2020年四月提出以補助款一三六0萬元經費改建內部風雨球場,然而此一決定引起文化保存及城市發展兩方觀點的衝突。籽公園為過去的中山公園,見證了斗六多年來的發展與變化,保存其舊時代的樣貌無庸置疑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反之,未跟上時代的腳步,城市的發展亦是不可多待。創造優良的居住環境和舒適的觀光場域是當前政府努力的目標,卻疏忽了文化資產的物質與精神,使其逐漸殞落。

02 斗六籽公園籃球場出土骨骸
舊中山公園最早可追朔至清朝時期,因緣際會在施工中途意外發現六具骸骨,從骸骨身上玉鐲推斷可能為晚清時期人,但因並未發現其他文物推測應不是清朝遺址。然而這樣的大發現證明舊中山公園具有極重要的歷史性價值,更說明這片土地保留了斗六的記憶,以各種方式為其保存古老的風貌。
問卷調查
再利用提案
01 人文史蹟走遊——秘境路線
穿梭在斗六歷史城區當中,聽著導覽的歷史解說,或許能回想起過去的美好記憶。
活動籌備可與當地歷史文獻會合作,由組織內專業學者帶領參與者漫步舊城,沿途講述各景點或物件的歷史故事及由來,使當地居民或遊客能更了解在地故事。
參與活動的長輩在過程中可藉由遊街達到健走的效益,同時也歡迎長輩帶家中幼童一起參加,可增進祖孫間的聯繫,也可以讓新生代認識家鄉過去的風貌,發揮舊城的歷史性價值。
02 土風舞教學
讓銀髮族們走出家門活動身體,也能在活動中認識志同道合的夥伴。
可與當地社區大學、里民中心合作,選定每日固定時段集合長輩,地點預計安排於籽公園草坪。
活動可讓長輩有更好的運動習慣,且團體活動更能激發鬥志和長時間的堅持,同時能在團體中結交許多朋友,也能讓長輩更加開朗,也多了許多互相關心的對象。
03 創意繪圖
盡情發揮創意、促發腦力激盪,繪畫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可與社區大學、老人協會合作,將活動舉辦在籽公園內的教育園區,讓長輩們不受限的盡情發揮創意,減緩大腦老化速度。此活動也十分適合親子互動,對家庭來說是非常友善的假日活動。
04 開放文創市集
補助文創作家擺攤費用,讓居民在假日時,可以來公園休息並活絡當地經濟。文創品以斗六籽公園的歷史背景為佳,可以增加補助款。
展示與教育活動提案
01 歷史與現代的碰撞
展覽理念
「歷史與現代的碰撞」 玻璃罩中的紙雕建築和街景,象徵著中山公園及其周邊區域的歷史記憶。玻璃罩暗喻風雨球場如一雙無形的手,將歷史封閉在現代建設之中,使人難以親近。
展覽旨在引導觀眾反思當代城市建設的「美化」是否在無形中掩蓋了舊城區的歷史風貌和人文價值。我們希望觀眾透過這樣的視覺呈現,看到被遺忘或忽視的地方歷史,從而重新思考保護文化景觀的重要性。
02 重建記憶的拼圖
「重建記憶的拼圖」 讓觀眾透過拼圖的方式,了解中山公園周邊文化建築的歷史。
拼圖一面是舊址,一面是現況,象徵了時光流轉中的遺失與變遷。當觀眾完成拼圖時,便完成了一次對歷史的「重建」,並在背板介紹中獲得知識,了解這些建築的意義與過去的故事。
讓觀眾在遊戲中認識中山公園的歷史意涵,並進一步引發對於當代都市更新與文化保護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