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地小學堂113年 《老物件,讓記憶不只是記得》

《老物件,讓記憶不只是記得》

Huang Maru
斗六東市場-當一個攤販要離開經營了幾十年的攤位時,他當然會把還能用的設備一起帶走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對那些舊東西產生感情?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物件,為什麼當它們出現在對的時候、對的地方,總會讓人忍不住停下來多看幾眼?

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它們看起來很舊很有歲月感。但後來我發現不只是這些原因,而是那些東西對他們來說有感情,是捨不得丟、想要留在身邊的。當一個攤販要離開經營了幾十年的攤位時,他當然會把還能用的設備一起帶走,但除了這些他也會特地留下那些早就舊了、甚至有點損壞的老物件,像是那台用了好多年的腳踏車、老收銀機,還有那些褪色的手寫標價牌。不是因為它們還實用,而是因為它們陪過攤販很多年的生活,是這個地方的一部分,這些東西是生活過的痕跡。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問攤販們:「你有沒有特別留下什麼東西?為什麼?」每一個回答都像是一個微小但深刻的故事。

有人說:茶筒、外帶卡、還有冰箱我都帶走了,那是我剛創業時就開始用的,一直用到現在。

也有人說:我爸爸生前留下幾支手錶跟一些照片,也都一起帶回家了。

斗六東市場-我爸爸生前留下幾支手錶跟一些照片,也都一起帶回家
斗六東市場-我爸爸生前留下幾支手錶跟一些照片,也都一起帶回家

還有一位這樣說:我阿嬤那台縫紉機,她那時候還沒失智,還會幫我縫褲子,那台機器我一直留著。

斗六東市場-阿嬤那台縫紉機
斗六東市場-阿嬤那台縫紉機

聽起來都很日常,但正因為它們是日常的一部分才更讓人動容。這些老東西不只是工具,在記憶的視角裡它們是某個片段、某段關係、某種感情的載體,是一種與過去對話的方法。

大多數的攤販其實都沒有留下太多影像紀錄。他們忙著做生意、照顧家庭,不太習慣用拍照來記錄生活。有人跟我說:以前哪有照相機,哪像你們現在手機一拿就能拍。所以對他們來說,真正能留下來的不是照片,而是那些陪伴他們過日子的物件。

這些物件,也慢慢成為我創作裡的主角。

有的是一台腳踏車,是攤販每天騎去市場、載貨的交通工具,坐墊磨損了,車把也有點歪,卻讓人一看就知道,它真的陪他走過很多年。

斗六東市場-一台腳踏車是攤販每天騎去市場、載貨的交通工具
斗六東市場-一台腳踏車是攤販每天騎去市場、載貨的交通工具

有的是一台收銀機,看起來老舊,但裡面裝著的,不只是零錢和收據,還有每一筆交易裡那些小小的問候與互動,是一家攤位與人之間的連結。

斗六東市場-一台收銀機看起來老舊,但裡面裝著的不只是零錢和收據,還有每一筆交易裡那些小小的問候與互動
斗六東市場-一台收銀機看起來老舊,但裡面裝著的不只是零錢和收據,還有每一筆交易裡那些小小的問候與互動

還有一扇檜木門,是市場拆除時某位攤販特別帶走的。那不是什麼昂貴的建材,也沒有特殊的裝飾,只是他店裡原本的後門,從日治時期沿用到現在。門板上有歲月留下的痕跡,也記錄了這間店幾十年來每天開門、關門的節奏。對他來說,那扇門已經不只是出入口,而是承載整段市場歲月的象徵。

斗六東市場-一扇檜木門,是市場拆除時某位攤販特別帶走的。門板上有歲月留下的痕跡,也記錄了這間店幾十年來每天開門、關門的節奏。
斗六東市場-一扇檜木門,是市場拆除時某位攤販特別帶走的。門板上有歲月留下的痕跡,也記錄了這間店幾十年來每天開門、關門的節奏。

我拍下這些東西不是因為它們好看,而是因為它們說了很多話。你看著它們的時候,會不自覺去想像它們曾經經歷過的日子,也會好奇為什麼這東西能被留到現在。

我慢慢發現真正的記憶,不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件,而是人們選擇要帶走什麼所附著的情感。有一位攤販說:我做東西(生意)的時候這些都是回憶啊,所以我把它留著,雖然現在沒繼續做了。

這句話我一直記著。因為記憶本來就是情緒的事,不是一定要寫進歷史才算留下。很多時候,反而是那些最平凡不過、陪著我們過日子的老物件,最能讓我們想起自己曾經的樣子。

老物件的力量不只是讓人記得,而是讓我們可以看見、可以碰觸、可以重新靠近那些我們以為早就過去了的生活。這些痕跡會變舊、會變黃,也可能會被時間沖淡,但只要還有人願意記得、願意帶著它走,它就還活著。

相關文章